



天氣寒冷, 大人細佬哥都要注意保重身體, 增強抵抗力, 食補好過食藥呀 !
食療常用中藥材 :
1. 黨蔘--性平無毒, 補肺益氣,
2. 當歸--甘.溫, 入心.肝.脾三經, 補血,活血.
3. 合歡花. 伏神, 白芍等是寧心安神, 袪風勝濕, 可助止痛安眠.
怎樣正確選擇調理滋補藥?
中醫治療疾病,強調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,因此一般服用調理滋補藥也需要經過中醫師細心辨證之後,選擇與本身相適應的調補方藥服用,才能發揮正面的調理功效。
我們經辨證後,趁此冬季進補之時, 日常可用烏雞(即竹絲雞), 瘦肉,陳皮配合一些常用的中藥補身, 雖知道中藥藥性見效慢, 如要睇中醫調理, 非得要以月計, 所費之鉅亦未可料也! 又或許有些地方, 很難找到好的中醫師, 又或者因工作關係, 沒有時間, 那麼倒可以買些相關的中成藥服用 ; 不過, 要買信譽好, 有口碑的才好.
下面我們歸納氣虛、血虛、陽虛、陰虛等四類不同體質,以其主要現象辨證後,再配伍應用方藥,作為臟腑虛損者欲進補調理時的參酌應用:(資料參考:中藥知多少網頁)
(一)氣虛體質調補方藥
氣虛體質的人主要特徵是不耐勞累、容易出汗、氣短聲微、動輒喘促、有腸墜感覺(婦女則有子宮下墜感等),常用的補氣藥有人參、北芪、太子參、花旗參、准山、大棗等,代表方劑如四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、補中益氣湯、生脈散等。
(二)血虛體質調補方藥
血虛體質者主要本現為面色蒼白、指甲蒼白、頭暈眼花、神疲乏力、心悸失眠等。經常應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、何首烏、熟地、阿膠、龍眼肉等,代表
方劑為四物湯、歸脾湯、當歸補血湯及白鳳丸等。
(三)陽虛體質調補方藥
陽虛體質的人除了有前述「氣虛」的表現外,還有怕冷、四肢不溫、大便溏薄(稀薄)、夜間頻尿、陽痿早洩、喜喝熱飲等。常用的補陽中藥有
鹿茸、金狗脊、蛤蚧、冬蟲夏草、淫羊藿、合桃等,代表方劑如金匱腎氣丸、右歸丸等。
(四)陰虛體質調補方劑
陰虛體質的人常常口乾咽燥、面部發紅、不耐暑熱、大便乾燥、小便短且色赤黃、夢遺滑精、腰酸背疼等。常用的滋陰中藥有熟地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龜板、鱉甲、枸杞子、百合等,代表方劑是六味地黃丸、大補陰丸、補肺阿膠湯等。
當然不同體質就應選用不同的調理滋補品。如果兼有血虛和陰虛等症狀, 可選用有關藥材, 份量以各五錢左右(一人份量),一般宜在上.下午,飯前空腹各溫服一次,使藥液在腸胃中迅速被吸收,充份發揮滋補療效。
煲中藥材之前, 切記要先用水喉水浸泡一小時左右, 以浸開藥材和清除防腐劑。略洗一吓,與水一同落不銹鋼煲或瓦煲來煲, 大火 15 分鐘, 滾後, 改用文火(即中、小火),以保持微滾為要。兩小時後就可飲用。有些藥劑不能加糖, 只可落鹽調味。
***資料來源自中醫藥網***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